在去年十一月中於愛上藝廊盛大開展,首度來台舉辦個展的日本新生代藝術家:小澤香奈子,為此次展覽籌備長達一年,帶來了她觀照自心、感受周遭後精心創作的平面、立體系列作品,要和台灣的觀眾分享她諧趣、意境玩味的創作風格中,猶如一股清淨心流般的「暖性主張」。
從媒體到本體,內在小孩的精神甦醒
1988 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小澤香奈子大學時期在東京攻讀 媒體藝術,2011 年開始在東京藝術博覽會展露頭角,隔年也曾參與台北藝術博覽會,在 2013 年則跟隨教授大西長利在願船漆工房 (Gansen Urushi Studio) 學習漆藝。雖然曾經短暫投身電視產業,但對從小就喜歡天馬行空、觀察周遭人事地景,惟獨不善表達情感的小澤香奈子來說,藉由電視轉化、編撰過的內容表述,並滿足不了自己渴望創造、抒發的欲望, 因此很快決定將「創作」交回給自己的一雙手,從漆藝、平面繪畫開始,嘗試和心中被遺忘久時的內在小孩對話,找尋靈感也更深的認識自己。
回想起童年時光,小澤香奈子笑說自己就像是展出作品中被蛋包覆頭臉的角色,就算心裡千思萬緒、想得很多,看上去總是沒有太多的表情和性格,一直到高中時期,開始用手機記錄、編輯影像,自己才發覺影像藝術是和他人溝通、交流的捷徑,透過創作和媒體,她開始能夠婉轉、巧妙地傳達訊息、表達自我,與外界、與人產生關係,也因此才在大學時選擇媒體藝術。隨著思想和創作技法的成熟,小澤香奈子漸漸開始擁抱自己的情感,就連原先不喜歡自己比較灰暗、消極的負面性格,也能慢慢接受、肯定,並重視自己的各個面向。比起用電腦創作,對小澤香奈子而言,手作更能釋放自己的情緒、描繪出情感的層次,甚至消解心中灰暗的思想和暗角,就像是藉由創作餽贈自己一段自我對話的時間。
不管是油彩、漆藝或是複合媒材,創作最大的自由度和享受,就是能以不同形式將自己的心情百態注入作品。在小澤香奈子的創作系列中,尤其以漆為媒材的作品創作難度最高。要取得漆必須要在樹上留下傷痕,才能讓漆慢慢流出來,帶有一股流血般的莊嚴儀式感,除了取材過程繁雜,漆同時也象徵著日本文化的傳統藝術。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接觸到漆的時候,感覺就像是第一次感受到一個有生命、有意識、活的媒材,讓小澤香奈子心裡無比感動,因此才開始拜師鑽研,希望能讓漆成為生命經驗和情緒的載體,進而去發展成為作品。 也因此小澤香奈子認為,每一次她透過創作所欲表現的精神,都是極度私密且無法言喻的,就像是自我與外在世界接觸的瞬間所產生的共鳴。
可見與不可見:《暖性主張》個展簡析
法國哲學家莫里斯 ‧ 梅洛 - 龐 蒂 (Maurice Merleau-Ponty) 在著作《可見與不可見》(Le visible et l'invisible)一書中 所主張:「有一個靜默 (Silence) 的世界存在著,這就是被知覺的世界」- 同時這也是此次《暖性主張》個展的母題,貼切地闡釋了小澤香奈子身為創作者,透過色彩、線條與形狀, 一筆一畫不斷地在畫布上,表達她在生活中所捕捉到的,那無形的知覺與情感,令觀眾得以透過作品觸見屬於她的生命本質。
簡約、大面積留白肌理,繩線與主體的拉扯,蛋形的諧趣意象,這些都是在《暖性主張》個展中重複出現的元素,像是組詩的韻律一般。在《不可見的永恆意象》系列作品中,棉線代表著 清晰的故事軸,就形象而論,除了連結,同時也是箝制,在作 品裡也具有多重象徵意義:從出生到成長,在無意識中,我們 身邊開始浮現一條條界線,以負面的角度去看,是限制、劃地自限,反之則是保護的結界、被愛著的安全感。而另一件棉線作品《不可見的變動地帶》,畫中的小小人物開始有了力氣, 可以移動界線、緩解壓力,從原本只是懸掛、卡住的僵局,到可以微微推進、改變局勢,代表著雖有拉扯,但也同時進化、延伸出一股自力能量。
在籌備個展作品的這一年,小澤香奈子在創作心境和想法上, 都有顯著的階段性改變,且透過整理過往作品,也有機會再次和過去的自己對話。在這一年中,小澤香奈子也開始喜歡讀詩,展出作品之一《重新裝修 2》,就是讀過日本詩人金子美鈴描 寫積雪的詩篇 ( 註一 ) 所創作。若將創作技法比喻為詩的寫作技巧,畫作中的純色留白便如精煉簡約的文字,為詩句創造了更多想像空間,而詩人賦有溫度的文字,與小澤香奈子所選用的暖色調性亦交相呼應,一件一件由此組成了一首首動人的影像詩。在展出作品群像中,《重新裝修 2》與《落腳處》皆是小澤香奈子未來想繼續發展、延伸的創作主題,希望隨著生活的變化,能夠賦予作品更加豐富的故事與顏色。
在愛上藝廊所展出的個展《暖性主張》,也正好呼應了小澤香奈子在作品中不斷出現的「孕育」和「新生」狀態。從一個創作者的角度,「新生」的意義就是直覺與情感的集合,要誠實地面對並接受,才能產出忠於自我的作品。許多觀眾在看過小澤香奈子的作品後,都好奇畫面中的人物究竟是大人還是小孩,但在小澤香奈子心中,這個抽象形體就是一個純粹的生命體,不一定是孩子,所以對於性別、年齡都沒有標示,也因此 作品中很自然地出現「孵」的狀態,象徵情感的包覆和完滿。在開展當天,藝廊現場聚集了許多父母帶著孩子一起來看展,讓小澤香奈子相當感動,回想起自己不久前在韓國辦展,一位藏家曾和自己分享,每當心情比較負面時,看到她的作品心情彷彿就能夠平靜下來,漸漸也更懂得如何與自己的內在對話,能夠更好地去消化自己的感情,讓小澤香奈子相當驚喜,也更加相信在溫柔筆觸之下,柔中帶剛的「暖性主張」,以及在每 位觀者的眼眸裡,她作品之中各種千變萬化的可見和不可見。 因此透過專訪,她也特別想和觀眾們分享:在人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忘記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和心情,藉由作品展出,希望可以小小地提醒自己和所有觀眾,「忘記不代表不再存在」。
才剛滿三十歲的小澤香奈子,在未來的創作路上,必定還會有更多的驚喜與挑戰,隨著展覽的經驗越多、創作的累積越豐富,小澤香奈子感覺自己在感受事物狀態也開始有所變化,許多時候都是由直覺帶領自己前進,好像頭腦還沒有消化完全的內容,身體卻已經吸收理解了。這種幾乎像是直觀的全知狀態,也是近期激發小澤香奈子創作的一大動能,而身為創作者的「功課」,只要能在創作的過程中找到這份直覺的平衡感、 將它記錄下來,就是小澤香奈子認為身為創作者最幸福的魔幻時刻!甚至她還靦腆的笑說,自己之所以選擇創作,是為了想找到自己情感中,活著的平衡感。
從媒體藝術到繪畫和雕塑,小澤香奈子用不同的創作形式將自己的精神片段記實,強化心中過於柔軟、易碎的質地,用知覺表達了所有隱晦的情感、意境,透過她的看見,作為觀者的我們不只是看,更是閱讀了她內在世界,詩意般的翩翩美學,一首接著一首,透過不同的筆觸和媒材作為語言,所寫成的生命 之詩。
註一:
金子美鈴《積雪》
上面的雪 很冷吧 被冰涼的月亮照著 下面的雪 很重吧 被幾百人踩著 中間的雪 很寂寞吧 看不見天看不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