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ART)中,體外受精(IVF)和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是最常見的受精方式。ICSI自1992年誕生以來,幫助了無數男性不孕症患者成功當上爸爸,也被廣泛應用於其他不孕症情況。然而,ICSI 是否應該被廣泛使用?在不同人群中的效果如何?這些一直是研究熱點。
IVF 和 ICSI 的基本差異
- IVF(體外受精)
- 讓精子與卵子共同培養,依靠精子自行游向並穿透卵子,自然完成受精。此方法更貼近自然過程,但對精子的數量與活力要求較高。
- ICSI(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
- 透過顯微操作選取單一精子,直接注入卵子內,強制完成受精。此技術最初為解決精子數量少、活力低或形態異常的問題,但現今應用範圍已擴大。
研究數據怎麼說?
文獻一:比較 IVF 與 ICSI 的 PGT-A 結果(2020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Reports》)
本研究分析 2016-2019 年 2129 顆卵母細胞,其中 IVF(n=1026)與 ICSI(n=1103)受精,結果如下(表一):
- 受精率: IVF 組 51.8%,顯著低於 ICSI 組 77.2%。
- 囊胚率:IVF 組 62.0%,顯著高於 ICSI 組 52.5%。 儘管 IVF 組每個 2PN 胚胎的囊胚形成率高於 ICSI,但可用於 PGT-A 採檢的 2PN 胚胎百分比沒有差異。
- 整倍體率:IVF 組和 ICSI 組的囊胚整倍體率分別為 46.9% 和 50.9%;兩組間的非整倍體率,IVF 組為 50.3%,ICSI 組是 45.2%,都沒有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此外,鑲嵌型結果的發生率在兩組間也相似(IVF 為 1.7%;ICSI 為 2.4%)。這些結果表明,兩種受精方法在 PGT-A 檢測結果無顯著差異。
文獻二:美國 SART 數據(2023《Fertility and Sterility》)
分析 2014-2021 年 4897 個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療程週期的數據,其中 IVF(n=3042)與 ICSI(n=1873)受精方式,結果如下(表二):
- IVF 組受精率 66%,高於 ICSI 組 64%,達到統計差異。
- 胚胎整倍體率:IVF 組 52%,顯著高於 ICSI 組 47%。
這意味著 IVF 在促進胚胎發育至囊胚階段方面有優勢,且其胚胎整倍體率較高。
送子鳥診所數據分析:依年齡客製化最佳受精方式
送子鳥分析 2022 年 5 月至 2024 年 4 月間,同時進行 IVF 與 ICSI 的患者數據,並「依年齡層」統計受精率與囊胚發育結果,結果如下(表三):
送子鳥獨家受精策略:
- 38 歲以下:建議優先考慮 IVF,其好囊胚率與整倍體率較高。合併新鮮取卵與解卵者,新鮮卵子可嘗試全部使用 IVF。
- 超過 38 歲:囊胚率差異不大,但 IVF 組 BB 等級以上的胚胎整倍體率較差。因此建議降低 IVF 的比例。
結論與建議
綜合上述兩篇研究結果和送子鳥內部的數據,可以提出以下建議:在進行 PGT-A 檢測條件下,IVF 和 ICSI 在胚胎整倍體率幾乎相同,而 ICSI 的成本更高,並伴隨額外操作流程,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所以對於非男性因素不孕的患者,IVF 是較有效的方法,ICSI 的常規使用不一定必要。
對於醫療提供者來說,我們應該根據患者的個別情況來選擇適合的技術。例如在男性不孕或受精障礙的情況下,ICSI 仍是不可替代的選擇;但如果是 ≦ 38 歲的族群,可建議多使用 IVF 進行受精。同時,更多的大規模研究和長期數據的累積,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評估 IVF 和 ICSI 的最佳適用族群與條件,進一步提升治療的成功率並降低操作負擔。
參考資料:
- Deng J, Kuyoro O, Zhao Q, Behr B, Lathi RB. Comparison of aneuploidy rates between conventional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n in vitro fertilization-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split insemination cycles. F S Rep. 2020 Jul 27;1(3):277-281. doi: 10.1016/j.xfre.2020.07.006. PMID: 34223256; PMCID: PMC8244346.
- Patel K,Vaughan DA,Rodday AM,Penzias A,Sakkas D.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insemin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provides no benefit in cases of nonmale factor infertility as evidenced by comparable euploidy rate.Fertil Steril.2023 Aug;120(2):277-286.doi:10.1016/j.fertnstert.2023.04.020.Epub 2023 Apr 20.PMID:37085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