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綿綿夫妻是在六年前,當時綿綿夫妻剛決定進入試管療程,是對樂觀愛說笑,能將歡樂氣氛感染診間的夫妻,由於綿綿的多囊體質取卵相當順利,不只凍存十餘顆胚胎,也額外凍了10餘顆卵子,雖然過程中因為內膜過厚,花了一些時間治療,但後續植入後胚胎也順利著床。雖然第一次植入後胚胎沒發育出心跳,第二次植入配合ERA檢查,調整植入時間後,綿綿夫妻透過第二次植入便獲得一位可愛的女兒。
當綿綿女兒滿六個月後,夫妻便回診計畫二寶,此次依然很順利,植兩顆胚胎後,兩顆都著床且順利畢業,正當我覺得可能不會再見到綿綿夫妻,有點懷念他們夫妻為診間帶來的歡樂氣氛時,卻接到消息,綿綿因年紀因素接受羊膜穿刺,卻意外併發早期破水,後續努力安胎不到一個月,綿綿夫妻便失去這對雙寶。
失去雙寶的綿綿夫妻,在身心調整一年後,決定重新出發,再次接受胚胎植入,在診間聊天中得知,原來夫妻的內心不是沒有猶豫,但是望著綿綿女兒期盼弟弟妹妹的模樣,讓夫妻決定鼓起勇氣再挑戰看看,所幸之前綿綿算是胚胎富翁,加上憑藉過往對綿綿體質狀況的了解,我便比照辦理,也看得出綿綿夫妻十分期待植入成果,但接下來兩次植入,包括一顆正常染色體胚胎和三顆未切片胚胎,也僅獲得淺著床的結果。之後綿綿又嘗試一次取卵,但胚胎發育不如預期,僅獲得兩顆胚胎,植入後胚胎連著床都沒有,綿綿夫妻的表情,也從一開始的充滿期待,漸漸轉為不安,由於前幾次能懷孕,不免猜想是胚胎或年紀的因素。
經過討論,我還是請綿綿夫妻先諮詢免疫科醫師的意見,雖然在綿綿夫妻失去雙寶前植入順利,但是經驗上20週以上的流產或活產,都可能造成身體的免疫體質,甚至著床窗期的改變,後三次的植入,雖然包含5顆未切片的胚胎,但依照綿綿的年紀,其中必然有1-2顆正常染色體的胚胎,植入成果一次比一次差,也符合免疫記憶的特性,況且幾次植入所配合的動態三採,都有B細胞超標的現象,種種跡象顯示免疫問題勢必解決。綿綿夫妻看完免疫科醫師,經過抽血,免疫科醫師表示 T 細胞需要調整,預估吃藥調整至少要三到六個月。此期間綿綿夫妻再次取卵,也獲得11顆胚胎,調整三個月後,免疫科醫師表示可以再試試看植入,此次植入雖然胚胎有著床,但是剛著床便快速被免疫細胞消滅了,我們出動陪診機制,免疫科醫師表示除了T細胞要調整,植入後快速飆升的B細胞也需控制。
望著綿綿夫妻失望不安的表情,雖然心中仍然認為,此次失敗原因仍是免疫和血栓的問題,只是用藥不足,但是多次失敗難免讓我對自己的診斷感到不安,經過討論,我們決定先讓免疫科醫師使用口服藥物控制6個月,後續植入週期加強血栓控制,加上免疫球蛋白著床期急救。此次植入兩顆沒切片胚胎,植入後4天HCG 1.41mIU/mL,顯示胚胎有著床,但隔天卻只輕微上升,來到3.95mIU/mL,眼見上升不佳,綿綿夫妻決定不注射免疫球蛋白注射,但願意嘗試超量抗凝血針嘗試,兩天後,HCG上升到24mIU/mL,趁勝我們追加免疫球蛋白,並加上高劑量類固醇,雖然HCG攀升一路上在落後的進度緩緩上升,在植入後
19天我們確認胚胎著床位置無誤,並在10天後看到寶寶心跳,注射最後一次免疫球蛋白。望著綿綿的寶寶住著小小的妊娠囊,我不得不讚嘆生命的韌性,但也告知綿綿夫妻寶寶雖然很堅強地成長,但是妊娠囊過小,胎盤的功能往往不穩定性較高,抗凝血針停藥時間會較晚,並搭配超音波和抽血監測寶寶生長調整,另外免疫球蛋白在看到心跳後,是第一個我們會開始考慮不需繼續使用的時間點,但是若寶寶生長落後,還是需要視抽血情況決定追加。見到綿綿夫妻表情重拾過往的樂天,鬥嘴的情況再次出現在診間,我內心也默默感謝綿綿夫妻一路以來的信任與不放棄。
不只是臨床上常遇見來求診的夫妻自述曾懷孕或活產過,自認為沒有免疫問題,文獻也把曾懷孕或活產視為植入較容易成功的良好預後因子,也曾有印象,在生殖醫學會上有教授說植入失敗七成都是胚胎問題,然而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值得我們深思。後續的植入史,動態三採等,每次植入旅程,都有許多細節等著我們去抽絲剝繭,為下次的植入重新規劃。從綿綿夫妻身上我也學到,即使免疫血栓是對的方向,也有用藥時間不足與劑量不足的問題存在。動輒三個月半年的時間,對許多夫妻來說,亟需勇氣與毅力面對,但我相信,成果往往是跟著不放棄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