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幸福

勇渡免疫浪潮的科學人

危機就是轉機,下次就是成功的契機!

生物最奧妙也最讓人感到無助的就是每一個個體是不重複的,也因此同樣的療程不會適用於每一個人,唯有嘗試了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解答。而走在這條路上的我們,建議先了解自己的個性與預算,因為「要不要去嘗試新方法?」、「要不要就此暫停?」將會是療程中經常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勇渡免疫浪潮的科學人
2024-04-14

文/送子鳥客戶·YUAN

字體放大

初次踏入送子鳥,原本只是想在備孕前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基本抽血檢查和輸卵管攝影都過關的我,原以為可以順利成功,但嘗試了一年遲遲未有結果,於是我跟先生討論後決定直上試管,希望早點成功的我們,希望以三代普拉斯獲得最高成功機率,因此主動提出做PGS與ERA。

AMH數值13.84的我,在醫生經驗下每日施打短效排卵針以期達到多顆濾泡皆能成熟,很幸運的獲得19顆受精卵,後續養成的胚胎其中一顆5AB和七顆5BB進行PGS,9顆5BC則直接冷凍,PGS結果7顆正常,ERA結果則是落在121小時;雖然免疫指數anti-RNP Ab偏高,因此預防性吃了一個月的奎寧,接著就這樣充滿信心的進入植入療程,迎來的卻是淺著床。第一次植入失敗開獎當下,我們和醫生、跟診諮詢師立即討論到在當時還是更進階的免疫血檢項目——淋巴球表面抗原,這個項目需要在胚胎剛被免疫細胞攻擊初期(或胎停)時即抽血,而檢驗結果B細胞13.3%、NK細胞則27.6%、TNF-alpha 4.42 pg/mL,為了接下來的療程更有把握,於是決定轉診免疫科醫師更進一步諮詢。

第二次的植入,奎寧已吃滿3個月以上,同時搭配免疫科醫師雙向安排療程,植入前施打高劑量IVIG(免疫球蛋白)與復邁,並預防性每日施打1針抗凝血針——弗列明。開獎當天beta-HCG數值比第一次好但依舊偏低,隔兩天數值則下降,再度是淺著床收場,因此生殖療程部分轉至院長的重複植入失敗門診。和兩位醫生討論後,第三次植入前兩個月施打免疫抑制劑Truxima,讓成熟B細胞降至0,植入前再施打高劑量IVIG與欣膝亞,以及每日1針抗凝血針——愛栓通,但換來的卻是第三次開獎失敗……。

原本我想先暫緩休息半年,但另一半卻積極找尋新的可能,於是我們換了另一位免疫科醫師,並開始施打脂肪乳,並維持奎寧持續吃服用,期間也找到了懂免疫的中醫師進行針灸。半年後預計進植入療程前免疫科醫師加了口服免疫抑制劑,我卻因為藥物不良反應嚴重落髮(幾乎9成的頭髮)更發生了骨髓抑制導致感染全血球低下,因而在三總住院二週……。待出院並休養數週,在三總醫師認為安全的情況下,我決定積極推進第四次植入療程。

趁著體內骨髓重新運作初期進入了第四次胚胎植入,這一次是由陪伴我許久的原生殖主治醫師主控我的植入及血栓療程,搭配免疫科醫生繼續投以脂肪乳與低劑量IVIG,中醫部分則保留針灸不服藥,就這樣……這次終於成功著床!植入初期每週至少2-3次的回診,後續照超音波時也一度遇到寶寶心跳偏慢,克立生直接增加到一天兩針至懷孕較穩定階段,當時的肚子就跟其他免疫媽媽一樣,標配是烏青。就這樣熬過了差點沒長大的孕初期,進入了頻繁假性宮縮的孕中期,到孕後期面臨了羊水偏少、寶寶過小等狀況,一直到抱到孩子才真正稍微鬆了口氣。

從2021年12月開始療程直到現在抱著可愛的寶寶,或許經歷了許多難關,但也幸運的跨過每一關。最深的體會就如同研究所時期做實驗一樣,沒有嘗試過就無法確定是否有效,而在有SOP的情況下,則可以加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療程或藥物。有時候危機就是轉機,把握住每一次的歷程,釐清失敗原因也許就是下次成功的契機!

生物最奧妙也最讓人感到無助的就是每一個個體是不重複的,也因此同樣的療程不會適用於每一個人,唯有嘗試了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解答。而走在這條路上的我們,建議先了解自己的個性與預算,因為「要不要去嘗試新方法?」、「要不要就此暫停?」將會是療程中經常需要去思考的問題。每一個人的不孕療程歷程皆不同,在不同面向中會經歷不同的辛苦,因此我不會說自己多辛苦、多勇敢。

最後要謝謝這條路上陪伴我給我最好的醫療專業與服務的送子鳥團隊,以及所有幫助過我的醫療人員,還有自己的另一半以及過去的自己。也想跟每一位在這條路上努力的「妳」說,辛苦了!

*醫療行為需與醫師討論進行,本篇文章僅反映當時治療狀況與建議